家族財富:原來這就是宜家不上市的原因!

 

 

1943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創建了宜家。在接下來的 70多年裡,從“希望做大多數人都買得起的家具”的願景出發,坎普拉德家族(Kamprad)將宜家打造成較大的家居品零售商。其 400多家門店遍布歐洲、北美、中東和亞洲的 3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總銷售額達 340多億歐元。起初以販賣小商品起家的宜家創始人,絕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其曾以310億美元的身家躋身福布斯全球富豪榜前十。

坎普拉德家族
財富起源與傳承

英格瓦•坎普拉德1926年出生於瑞典南部的斯莫蘭。他從小就有商業頭腦,5歲的時候,開始向附近的住家出售火柴,7歲的時候學會了騎自行車,開始騎著他的小車向住得比較遠的居民兜售火柴,他還發現能以低價從斯德哥爾摩購入火柴,這讓他獲取了不少的利潤。後來,他還發展到賣魚、聖誕樹裝飾品、種子、鉛筆等。

1943年,17歲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因學習成績優異,獲得父親給予的一筆現金獎勵。以此作為成立公司的資金,創辦了一家郵寄公司,他給這家公司取名為“IKEA”。這個名字是由他自己的姓名、家裡農場名稱和所在教區首字母縮寫。這就是後來的宜家集團。

最開始的時候,宜家只出售類似鋼筆、皮夾、賀卡的生活小物品。 1948年後,宜家才開始引入家具產品。從那時起,宜家將自己的願景描述為:通過提供各種設計精美、實用可靠和價格低廉的家居產品,為顧客創造更好的居家生活。
1956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偶然間看到員工把宜家家具的桌子腿拆下來裝進客戶的車裡,突然意識到這種方式可以節約運輸、倉儲和售賣的空間。就這樣,家具界的重大革新——組裝家具起步了。這大大減少了運輸成本,也為顧客帶來更多實惠。隨著業務的發展,宜家推出了自有品牌和自己風格的家居用品並聘用專業的家具設計師進行貼近生活的設計。

經過70多年的發展,宜家已經從一個瑞典鄉鎮企業變成了全球最大的家具家居用品零售商。目前,宜家在全球有403家連鎖店,共有約19萬員工,集團年收入約340億歐元。

不到50歲時,在瑞士定居已有30多年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就開始思考宜家集團及其手中財富的未來。對於龐大的家族財富,英格瓦•坎普拉德甚至多次對外聲稱,外界說他是世界的首富是杜撰。他說宜家一直屬於基金會。他口中的這個基金會,實際上是基於英格瓦•坎普拉德所佈設的一個結構極為複雜的公司和基金會網。

英格瓦·坎普拉德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彼得·坎普拉德,外界稱其為“經濟學家”,擁有優秀的管理能力和組織能力;二兒子約納斯·坎普拉德,熱衷於設計和產品線,被稱為“創意設計師和產品研髮師”;小兒子馬修斯·坎普拉德則喜歡商業和全球化。

2013年6月,87歲高齡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宣布退出宜家集團母公司英特宜家公司的董事會,並由小兒子馬修斯擔任董事長。至此,英格瓦·坎普拉德幾乎全權退出了對於宜家集團的掌控,進而由他的三個兒子繼續接管。大兒子彼得負責接管宜家基金會——坎普拉德家族的金庫,此外還擔任英卡納集團監督委員會的主席。二兒子約納斯在英格卡控股公司監督委員會中任職,負責宜家集團的運營。

英格瓦·坎普拉德打造的“公司與基金會”的交織網絡,成功地分散了集團內部各個機構的權力,避免了兄弟間爭奪繼承權的局面。

 

家族企業
傳承之道

“控制權”從來都是家族企業的命門。為了握緊公司命脈,讓家族後輩代代相傳實現基業長青,由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精心佈局的“宜家體系”可謂經典。

宜家如果公開上市必然帶來高額的增值,但英格瓦·坎普拉德從一早就堅決表示 “宜家永遠都不會上市”。除了上市會讓股東只注重短期利益,他還介意每年需要撥付給股東的30%的獲利,更重要的是,上市會干擾的“宜家體系”的運作。

沒有上市的宜家隔離了資本市場的控制。因此,得到一套清晰的財富體系: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英特宜家控股和英卡納集團。

1982年,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在荷蘭成立。同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將宜家集團捐獻給了該基金會。它是整個宜家“有形業務”的母公司。而由於該基金會的非營利性,它的適用稅率不是家具行業通用的18%,而是3.5%,這就變相免除了宜家每年數十億美元的納稅。在該基金會的五人董事會中,坎普拉德家族佔兩席,分別是英格瓦本人及其長子彼得。

而宜家的“無形業務”則為英特宜家控股所有。每年所有宜家商場需要向宜家內部系統公司支付其總營業額的3%來“租借”所謂的“宜家概念”。在英特宜家控股的董事會中,小兒子馬修斯擔任董事長,掌控著整個英特宜家公司及其資金流向。

英卡納集團原為宜家集團的子公司,它的三個創始人是坎普拉德的三個兒子。自創立至今,一直由長子彼得擔任主席,而二兒子和小兒子均在監督委員會成員名單之中。英卡納集團對外提供金融、保險、地產投資和零售等服務,看起來是一家獨立運作的集團公司,但外界均認為,英卡納集團的成立實則是為了管理並投資坎普拉德家族的龐大資產。

英格瓦·坎普拉德通過宜家品牌授權、宜家基金會、宜家集團運營三權分立的創新模式,編織出“公司與基金會”的交織網絡,形成了一個由坎普拉德家族牢牢控制的宜家王國。這些公司都由坎普拉德家族控制,以避免任何讓宜家上市或被分拆的可能性。這種公司架構不僅有利於避稅,還可以在英格瓦·坎普拉德去世後依舊保持公司的完整,並避免後代的紛爭。

 

坎普拉德家族
傳承啟示

基金會制度之所以是獨特的家族財富傳承工具是因為:一直致力於慈善的家族或者企業會形成和傳承樂於奉獻愛心和分擔責任的財富觀,這種獨特的財富觀會減少發生在家族成員之間的分裂和紛爭,有利於家族財富的整體傳承。

此外,在慈善活動的執行過程中,家族成員之間的關係和感情也會更融洽。就坎普拉德家族而言英格瓦·坎普拉德帶領兒子建立慈善基金會制度和踐行公益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奉獻愛心、承擔社會責任、以及節約家風深入他們的內心,並且也會形成很強的家族和企業的榮譽感。這種背景下,家族和企業發生爭產糾紛的可能性比較小。

基金會無股東也不能分紅,這種純公益特質根除了家族成員要求分割基金會資產的可能性,因為基金會資產無法通過繼承、贈予等途徑而獲取。宜家集團的核心資產主要由斯帝廷·英格卡基金會控制,而這個基金會資產無法分割或者由私人受益,此外宜家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生前已經對兒子們如何繼承宜家產業進行了分工和安排,這種基金會治理制度和家業繼承的提前安排也會減少甚至避免家族成員分裂的可能性。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