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金融活絡藝術市場 藝術品融資行不行?

 

藝術品是有錢人的權利嗎?收藏藝術品後就只能賣出才能換取現金嗎?當藝術家或是藏家需要資金時,是否可以以藝術品抵押跟銀行融資?

從全球市場來看,金融體系支援藝術市場已經行之多年。德勤(Deloitte)與英國藝術市場研究公司(ArtTactic)合作的「藝術與金融報告」指出:二○一九年全球藝術品抵押貸款額度估計在二一○至二四○億美元之間,這數字是當年度全球藝術品交易市場六四一億美元的近三分之一,九成是在美國市場,且主要的放款對象是購買藝術品的收藏家,而非藝術機構或畫廊。

藝術品融資 潛在市場預估逾四千億美元

面對疫情衝擊,多數藏家並沒有拋售其手中藝術品,而是將其抵押取得融資,並將融資取得的資金再投資。藝術金融公司表示,二○二○年的藝術品融資申請案較前一年增加30%。美國銀行(BofA)表示,二○二一年上半年,該行藝術融資的年成長率高達15%,增加的融資額度為十一億美元。蘇富比金融服務的放貸金額自二○一八年起,增長50%,融資規模成長到超過二十五億美元。

蘇富比金融服務執行主席Alex Klabin估計,藝術品融資的潛在市場超過四千億美元,但目前只有兩百多億,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在全球處於低利率環境下,房地產、股票等資產價格卻不斷上漲,以低利從銀行取得資金再進行投資,獲得更高報酬已是常態。

融資業者表示,愈來愈多的富有藏家在保有藝術品的情況下,把藝術品拿去抵押,取得現金從事其他投資,也讓藝術品融資成為市場新寵。

快速成長的利基市場 避險基金也搶進

藝術品融資是個小而快速成長的利基市場,美術集團(Fine Art Group)特別貸款部門執行長史都華表示,避險基金也很樂意買進以藝術品為抵押的貸款產品,這類產品收益率在8%左右。這也顯示出另類投資崛起,受到避險基金歡迎。

台灣收藏家之多是亞洲有名的,但目前藝術品的交易通常都是以自己的錢或是藝術品交換,無法透過銀行體系「抵押」借錢來買,有需求只能使用信用貸款。而無法抵押最重要的理由是鑑價跟真偽問題,當代藝術較無真偽問題,而鑑價系統在藝術品是成熟的。

加密藝術品興起 解決資訊不透明阻礙

金融業在藝術品保險、產險的部分已經非常健全,因藝術品展覽,會有保險需求,就會有保額的估算,在核算保費的時候,已經衡量過價值,這套評估方式為何不能導到融資?

而關於真偽問題,隨著NFT(non-fungible token, NFT)加密藝術品的興起,運用區塊鏈技術不可竄改的特性,可解決藝術市場作品來源、真偽等資訊不透明阻礙。而NFT是否也會加速「藝術品證券化」的發展,則又是另一個議題。

藝術市場功能越來越大眾化,不但藏家越來越年輕,藝術新銳也輩出。藝術不能只停留在高資產才能擁有,讓市場變得活絡,藝術品可以做為抵押,也可以用畫廊抵押,藝術投資更具流動性。

藝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被肯定,展現價值。將藝術品金融化,成為金融產品之一,或是作為抵押品取得資金實現理財目標,在台灣是否可以有更多發展空間?

從股票可當成抵押品的歷史軌跡來看,也是慢慢開放,藝術品抵押融資是否可行?指日可待。

 

文章來源:理財周刊